贛州小吃芋包子(芋頭仔)


贛州小吃芋包子(芋頭仔)

芋包子是中國贛州極具特色的傳統小吃,是不少贛州人記憶中的美味。金黃外殼裹著翠綠香菜,圓潤可愛。咬開是綿軟芋泥與鮮香內餡,外酥裡糯,顏值和美味雙在線,剛出鍋的芋包子香氣四溢,川渝人也愛😀

食材

步驟

  1. 處理芋仔:選新鮮芋仔,洗淨表面泥沙,冷水入鍋,大火煮/蒸鍋上汽後蒸,至能用筷子輕鬆戳透,撈出放涼,剝去外皮我只有450克。
    處理芋仔:選新鮮芋仔,洗淨表面泥沙,冷水入鍋,大火煮/蒸鍋上汽後蒸,至能用筷子輕鬆戳透,撈出放涼,剝去外皮我只有450克。
  2. 將香菜和迷迭香洗乾淨切碎備用
    將香菜和迷迭香洗乾淨切碎備用
  3. 調基底餡料:加入7g鹽、2g現磨花椒粉(追求別樣風味,也可選2g孜然粉或1g五香粉 )、2g味精。
    調基底餡料:加入7g鹽、2g現磨花椒粉(追求別樣風味,也可選2g孜然粉或1g五香粉 )、2g味精。 調基底餡料:加入7g鹽、2g現磨花椒粉(追求別樣風味,也可選2g孜然粉或1g五香粉 )、2g味精。
  4. 戴上一次性手套,充分抓拌均勻,讓香料與芋泥融合。
    戴上一次性手套,充分抓拌均勻,讓香料與芋泥融合。 戴上一次性手套,充分抓拌均勻,讓香料與芋泥融合。
  5. 調整麵糊狀態:分多次加入麵粉和小酥肉粉(二者比例可1:1嘗試,依實際調整 ),每加一次就用力抓拌,直到芋泥混合物呈現出「類似老乳酪濃稠度,但又比麵團稍黏軟」的狀態,抓起嚟有拉扯感、不稀不硬。
    調整麵糊狀態:分多次加入麵粉和小酥肉粉(二者比例可1:1嘗試,依實際調整 ),每加一次就用力抓拌,直到芋泥混合物呈現出「類似老乳酪濃稠度,但又比麵團稍黏軟」的狀態,抓起嚟有拉扯感、不稀不硬。 調整麵糊狀態:分多次加入麵粉和小酥肉粉(二者比例可1:1嘗試,依實際調整 ),每加一次就用力抓拌,直到芋泥混合物呈現出「類似老乳酪濃稠度,但又比麵團稍黏軟」的狀態,抓起嚟有拉扯感、不稀不硬。
  6. 把芋泥糊裝入裱花袋。冇的直接用手的虎口和湯匙輔助操作。
    把芋泥糊裝入裱花袋。冇的直接用手的虎口和湯匙輔助操作。
  7. 炸成型:鍋中倒足量油,開中小火加熱,拿測溫計測油溫,到160 - 180℃(六成熱,筷子插入冒細密小泡 )。把芋泥糊裝入裱花袋(剪小口),擠成丸子狀入鍋;沒裱花袋就用手抓糊,從虎口擠出圓形,用小匙輔助入鍋。
    炸成型:鍋中倒足量油,開中小火加熱,拿測溫計測油溫,到160 - 180℃(六成熱,筷子插入冒細密小泡 )。把芋泥糊裝入裱花袋(剪小口),擠成丸子狀入鍋;沒裱花袋就用手抓糊,從虎口擠出圓形,用小匙輔助入鍋。 炸成型:鍋中倒足量油,開中小火加熱,拿測溫計測油溫,到160 - 180℃(六成熱,筷子插入冒細密小泡 )。把芋泥糊裝入裱花袋(剪小口),擠成丸子狀入鍋;沒裱花袋就用手抓糊,從虎口擠出圓形,用小匙輔助入鍋。
  8. 美味看得見,一口氣可以炫一盤~
    美味看得見,一口氣可以炫一盤~
Languages
Ganzhou-Snack-Taro-Brötchen (Taro-Brötchen) - Deutsch (German) version
Ganzhou snack taro buns (taro buns) - English version
Bollos de taro snack de Ganzhou (bollos de taro) - Española (Spanish) version
Petits pains au taro de collation de Ganzhou (petits pains au taro) - Français (French) version
Roti talas camilan Ganzhou (roti talas) - Bahasa Indonesia (Indonesian) version
Ganzhou snack taro buns (panini al taro) - Italiana (Italian) version
甘州スナックタロイモ饅頭(タロイモ饅頭) - 日本語 (Japanese) version
간저우 스낵 타로빵(토란빵) - 한국인 (Korean) version
Ganzhou ขนมเผือกซาลาเปา (ซาลาเปาเผือก) - แบบไทย (Thai) version
贛州小吃芋包子(芋頭仔) - 香港繁體中文 (Traditional Chinese - Hong Kong) version